呛鼻、刺眼、有异味……当心“毒跑道”危害学生健康近日,媒体不断接到江苏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对此,校方无奈表示,找遍了当地所有检测单位,均无法出具检测报告。江苏省教育厅10月14日也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有关塑胶跑道被疑有害学生健康的有关情况,称已派出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并奔赴全省各地学校进行检查。专家指出,我国已建室外塑胶跑道的有毒检测仍是一项行业空白,如果新建的塑胶跑道在一周后仍有明显异味,觉得呛鼻、刺眼,那就说明有问题了。目前劣质塑胶跑道的毒性污染源主要是苯、重金属铅和有毒塑化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塑化剂过量使用甚至将导致男孩绝育。
今年秋季开学后不久KK体育,苏州市元和小学的多名小学生陆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而家长们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学校的塑胶跑道。据了解,元和小学2015年9月1日建成完工,没经过整体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随后,卷入风波的跑道供应商被发现盗用其他公司的环保检测报告。事后,校方临时停课,并拆光了新建的塑胶跑道,这一场风波才逐渐平息。
同样在9月,江苏无锡、南京、常州等地的小学,也上演了塑胶跑道风波,学校室外塑胶跑道到底有没有毒?不少学生家长建议,这要由第三方来进行环保检测。
对于第三方环保检测,学校方面也很无奈。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校负责人表示,校方寻找当地多个部门,也无法得到塑胶跑道是否有毒的检测报告。他表示:“联系下来,疾控中心就来了,他说我们只能检测室内的。室外我们就联系了区环保局、无锡市环保局,他们没有检测室外的部门,室外没办法检测到的。”
一边是孩子集中出现头晕、流鼻血、起红疹等症状,一边又面临着国家检测标准在此的空白。问题跑道就像是个无法定罪的犯罪嫌疑人,让家长惶惶不安。
在踏上塑胶跑道时,我们常能闻到一种特有的塑料味,这种味道正常吗?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聚氨酯专家罗教授表示,塑胶跑道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鉴别跑道是否有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如果只是胶粒的味道,是正常的;如果新建的塑胶跑道在一周后,仍有明显异味,觉得呛鼻、刺眼,那就说明有问题了。据罗教授介绍,目前劣质塑胶的毒性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
第一,是塑胶跑道中使用的溶剂中会挥发含有毒性的甲苯、二甲苯,该物质具有刺激性异味,会造成皮肤瘙痒、头晕等症状。
第二,劣质塑胶跑道中含有重金属催干剂——铅盐,该物质能促进跑道凝固定型,但是重金属铅会造成永久性污染。环保型塑胶跑道的催化剂,比如说铋盐,催化的效果和铅盐比效果差,价格贵,铅盐最大的问题是有毒。
第三种也是危害最大的,是跑道中使用的有毒塑化剂,它能增加劣质跑道弹性,使其弹性达到国家标准。塑化剂中最常见为邻苯类塑化剂,过量使用甚至将导致男孩绝育。
近几年,江苏质监部门并没有发布过有关塑胶跑道的抽查结果,但江苏质监部门在2007年发布的第三季度塑胶跑道产品抽查中,合格率只有54.6%。抽查中发现,有5种塑胶跑道的断裂伸长率达不到标准要求,有1种产品的拉伸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据了解,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达标将会直接关系到跑道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那么塑胶跑道真的无法检测吗?江苏的一位质检专家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表示,此前塑胶跑道有专门的检测标准,标准名就是《塑胶跑道》,但这一标准被2012年5月1日实施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所取代。在《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中,对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中有害物质有着明确限量,比如苯,g/kg的限量值必须小于或等于0.05,此外对可溶性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也有着明确要求。
塑胶跑道究竟挥发值达到多少算是有“毒”呢?江苏省环保厅和南京市环保局相关人士都指出,关于塑胶跑道的监测国家目前根本还没有行业标准。而环保部门也从未进行过此类检测,如果只有一些检测出来的定量的数据根本无意义,行业标准不出台,他们也无权进行检测并出具鉴定结果。
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室外的标准很难确定,就拿塑胶跑道来说,什么样的高度可以检测呢?是依据孩子站着的高度还是蹲着的高度呢?当天的风力如何呢?风力雨水对场地散发成分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国家没有指导性的东西,这些都没有标准界定。
该负责人表示,毒跑道肯定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但它并不属于环保的监测范围,因为对于如何采样以及如何分析,国家层面也没有出台政策。同时,跑道作为产品,在出厂时就应该对其产品质量做出要求,但也是因为标准的缺失,使得它在出厂环节就存在漏洞。
经营一家弹性材料生产公司的杜老板透露,20年前他生产1平方米塑胶跑道的价格在150元以上,但今天在江苏1平方米塑胶跑道的采购价格在90~120元之间,价格降了,不良厂家会想尽办法,缩减成本,有毒劣质跑道就“应运而生”。
目前,本该为学校塑胶跑道安全把上最后一道关的当地环保、住建、教育、质监、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均无法做到有效监管。专家指出,入口把关不严,工程建设监管形同虚设,“毒”跑道乘虚而入,很难被发现,容易成为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