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跑道”背后真像媒体报道的一样简单?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多地学校发出“异味跑道、异味操场”的疾呼。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深入这场漩涡,揭开了一个震惊黑幕——“塑胶跑道”竟是“废轮胎、废电缆”做成的!昭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从此远离毒害。(6月22日央视网)
过去关于问题食品的揭黑报道,多是从“原料有多污”入手的,这一次,央视揭黑“毒跑道”显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而且他们自认为已经“昭然”——看,塑胶跑道都是用这些废品做成的,质量怎么能达标,又怎么能没毒呢?我相信,很多人看了央视的报道,也会认同这样的道理,认为“毒跑道”之“毒源”已经找到。可是,我却觉得未必。
废物利用,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环保行为,为何到了塑胶跑道这里,就成了“毒源”呢?废旧的轮胎、废旧的电缆,粉碎后的塑胶颗粒用于塑胶跑道,算不算物尽其用?毕竟,跑道是用来踩在脚底下的,而不是用来穿在身上,更不是用来入口的,使用废旧塑料制作,有没有被明文禁止?如果一律要求用新的,不仅会极大提高塑胶跑道价格,废料处理还得额外付费。
塑胶跑道有问题是事实,可搞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因为媒体的过度报道,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铲除塑胶跑道,恢复成水泥地或煤渣跑道,且不说浪费问题,但这真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吗?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毒跑道”问题似乎已经被定性,凡是表达不同意见,都会被口水淹死,这恐怕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塑胶跑道的问题,到底是因为使用了废旧的塑料KK体育,还是因为胶水有问题,或者施工有问题,需要科学的验证和解读,而不是记者想当然就能确定“”。事实上,从相关专家的介绍看,主要的问题是来自胶水,而不是黑色塑料颗粒。当务之急,是要在跑道铺设的施工前、中、后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督,而不能九龙治水谁也不管,只靠鼻子闻发现问题。
“毒跑道”问题的真正解决,一个办法是使用价格高很多的预制型卷材,将来则需要大力研制性能先进、适合各种条件下使用的环保型合成材料面层。说白了,一个靠钱一个靠科技,还有一个靠监管。着眼当下,如果很多基层学校没那么多钱,又想拥有塑胶跑道,那就只能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尽量将危害降到最低。如果学校都不敢再用塑胶跑道了,或者建成了也要铲掉,更多的技术革新就会失去土壤。
选择总是有代价的,从来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十全十美。媒体关注“毒跑道”当然是基于责任的担当,但也要避免走入极端,人为制造“谈塑胶跑道色变”的非理性氛围。比如,使用揭黑“毒食品”的逻辑来揭黑“毒跑道”,并自诩“昭然”,除了迎合公众之外,似乎就有点跑偏了。